图书馆、工业互联网学院共同举办“航天精神”主题讲座

5月29日,图书馆和工业互联网学院共同举办了一场“航天精神代代传承”专题讲座,活动邀请航天无锡健康管理中心党委副书记、上海大学兼职教授曹海钧做主题讲座。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高勇出席活动。

活动现场(2).JPG

专题讲座现场

高勇做开场致辞,她指出,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捷报频传,中国航天成就源于航天人的默默奉献和攻坚克难。曹书记亲身参与中国航天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并著书记录航天人的奋斗史诗,让“严谨细实、自主创新”的航天精神广为流传。她寄语现场学生,要以航天精神为指引,以好奇心探未知、以工匠精神磨技能、以报国心担使命,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匠心在手,逐梦前行。

曹海钧从“航天器”“航天精神”“航天故事”三个方面讲述了中国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太空时代,到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实现了载人航天零的突破,再到嫦娥五号、六号完成月球采样返回任务,让中国在探月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从1970年到2025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达580次,完成了从起步到跨越的壮丽篇章。

曹海钧作报告(1).JPG

讲座主讲人曹海钧

曹海钧还详细介绍了中国航天器的主要类型及技术特点,解析了中国航天从仿制苏联导弹起步的自主创新路径,涵盖火箭、多功能卫星、载人航天器与空间站建设等多方面突破,凝结“从0到1”的攻坚智慧。在阐释航天精神时,曹书记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底色,生动讲述了孙敬良院士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荒漠崛起”的创业史;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为情怀,讲述钱学森五年归国路、邓稼先隐姓埋名投身核武器研制、郭永怀用身体守护数据的感人事迹;以“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为注脚,强调航天工程涉及上百单位的精密协作。他特别指出“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五大航天精神已入选党的百年精神谱系,成为激励一代代航天人突破技术封锁、攀登科技高峰的核心动力。

讲座最后,曹海钧以一首《沁园春·航天礼贺》表达了对航天事业的深情礼赞与对新时代航天人接续奋斗的殷切期许。

此次航天精神讲座不仅让师生们深入了解了中国航天的辉煌历程和先进技术,更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航天精神的伟大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广大师生将以航天精神为指引,勇于担当、砥砺前行,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姚冉;图:朱求均;审核:沈剑、任靖福)

    上一篇

下一篇    

 
   馆藏书目
   馆藏布局
   开馆时间
   借用说明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