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书推荐第209期(共5种) | ||||
| ||||
【01】 原子核的秘密:一段前往物质核心的旅程 (英) 雷·麦金托什等 [著] 赵茹怡[译] 【索书号】O562/28 【馆藏地】六楼书库 【出版项】人民邮电出版社,2024.01 【简介】本书是一本带你走进奇妙原子世界的科普书,是一场人类对物质核心的探索之旅。“世上所有物质都是由相同的几种基本成分组成的”这个想法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然而人们却花了几个世纪才弄清楚这些基本成分到底是什么。本书将带你梳理人类探究原子世界的历程,从宇宙的尺度讲起,内容涵盖了原子核的发现过程、物质核心里的奇怪规律、原子核的测量、奇怪的核物质、元素多样性、核物理、原子核的结构、恒星与元素的诞生及宇宙的起源等。本书适合广大的科普爱好者,尤其适合对元素、原子、原子核及亚原子世界感兴趣的读者学习阅读。 【02】 背影2 马未都[著] 【索书号】I267/4860 【馆藏地】五楼书库 【出版项】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01 【简介】马未都的《背影》系列以深情的笔触记录逝去亲友的故事,书写相遇与离别的生命印记。书中人物身份各异,却都在作者心中留下深刻痕迹,串联成跨越百年的时代记忆。从文学编辑到收藏大家的人生历程中,这些真挚的交往成为照亮彼此人生的星光。第二辑特别加入观复猫"马大贵"的故事,通过猫的守则、独立与温柔,诠释生活的哲理。该书出版后引发读者共鸣,第一辑一年加印12次,被誉为"逝者留给后辈的精神财富",不仅是对过往的追忆,更是一本关于珍惜与告别的温暖之书。 【03】 沈从文与二十世纪中国 张新颖[著] 【索书号】I206.6/313 【馆藏地】五楼书库 【出版项】上海文艺出版社,2024.01 【简介】1934年1月18日,沈从文在故乡的船上顿悟"真正的历史就像一条河"。这条"长河"贯穿了他的一生——前半生用文字书写湘西,后半生用文物研究传承文化。在动荡的20世纪中国,他既承受着时代的重压,又主动在困境中开辟新路。当文学创作难以为继时,他转向文物研究,用"有情"的坚守延续文化血脉。这本书不仅讲述沈从文的故事,更映照着我们每个人的处境:时代洪流中,个人或许渺小,但也能在时间长河里留下自己的印记。正如他所证明的——潮水终会退去,而坚持本心的人,终将被历史记住。 【04】 小说使用说明 (法) 亨利·戈达尔[著] 顾秋艳, 陈岩岩, 张正怡[译] 【索书号】I565/254 【馆藏地】五楼书库 【出版项】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3.11 【简介】20世纪法国小说经历了一场颠覆传统的革新运动。19世纪盛行的按时间顺序叙事、因果逻辑和摹仿现实的小说传统,在20世纪初开始受到伍尔夫、乔伊斯等作家的挑战。法国小说家们通过形式创新,探索与传统摹仿小说对立的新路径,形成了具有自身发展逻辑的文学潮流,并在20年代和50年代迎来两次高潮。这些作品虽风格各异,但共同特点是远离以人物塑造和情节叙述为核心的传统模式。亨利·戈达尔在《小说使用说明》中以十四章的篇幅,按时间顺序系统梳理了20世纪前75年法国"反摹仿"小说的演变历程,揭示了小说创作的多元可能性。 【05】 一个拣鲨鱼牙齿的男人 胡续冬[著] 【索书号】I227/1457 【馆藏地】五楼书库 【出版项】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3.09 【简介】《一个拣鲨鱼牙齿的男人:胡续冬诗选》收录了诗人创作生涯中极具代表性的128首诗歌作品,分为三辑精心编排。这部诗集展现了胡续冬诗歌创作的全貌与演变轨迹,从早期充满实验性的语言探索,到中期成熟期的风格确立,再到后期更为深邃的思想表达,每一阶段都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胡续冬以其标志性的"胡氏语言"构建了一个充满张力的诗歌世界——表面是恣意的戏谑与语言的狂欢,内里却蕴含着惊人的克制与内敛。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让他的诗歌既充满生活气息又不失思想深度,既幽默俏皮又暗藏锋芒。诗集中既有对日常生活的敏锐捕捉,也有对存在本质的哲学思考,共同构筑起一座多棱镜般的诗歌城堡,折射出诗人丰富而立体的精神世界。 | ||||
|
![]() |
![]() |
![]() |
![]() |
![]() |
馆藏书目 |
![]() |
馆藏布局 |
![]() |
开馆时间 |
![]() |
借用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