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成功举办《红楼梦》游艺讲座

    4月1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红楼梦》主题讲座——“红楼游艺篇:牙牌令的玩法与隐喻”在图书馆七楼新阅读空间举行。图书馆馆员邓佳敏老师作为主讲人,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互动,带领听众深入探索了《红楼梦》中牙牌令这一古典游戏的玩法与文化内涵,让古老的智慧在图书馆焕发新活力。

     从玩法到隐喻:牙牌令的多重解读

    讲座伊始,邓老师从《红楼梦》中的游艺文化切入,聚焦 “牙牌令”这种结合骨牌与诗词的古典游技,既考验文采,又需要急智。邓老师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详细讲解了牙牌的组成、玩法及其在《红楼梦》中的经典场景——贾母两宴大观园时金鸳鸯三宣牙牌令的片段。

    邓老师不仅解析了牙牌令的游戏规则,还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文化隐喻。以贾母的牌面为例,“蓬头鬼”的命名既是对牌型的形象描述,也暗含了贾府衰落的象征意义。通过索隐派的视角,邓老师揭示了牙牌令中隐藏的历史与人物命运线索,展现了《红楼梦》作者的巧妙笔法。

    互动环节:沉浸式体验古典游戏

    为了让听众更直观地感受牙牌令的趣味,活动现场设计了互动环节,邀请听众尝试对牌。从贾母的“头上有青天”到刘姥姥的“大火烧了毛毛虫”,现场观众纷纷发挥创意,用诗词、俗语甚至流行语应对牌面,笑声与掌声不断。参与者们表示:“没想到古典游戏还能这么玩!”

    文化传承:让经典活在当下

    讲座接近尾声,听众们却意犹未尽,围绕牙牌令的玩法和《红楼梦》的细节与老师展开热烈讨论。邓老师总结道:“生活就像牙牌令,重要的不是输赢,而是你如何用智慧和诗意去应对。希望今天的讲座能让大家感受到古典文化的魅力,并在生活中多一份雅趣。”

    图书馆副馆长王青在主持活动时提到:“牙牌令这个看似简单的游戏,实则是一个精妙的文化符号系统。它既是一种生活娱乐方式,更是一种独特的表达形式——用符号承载隐喻,以艺术映照现实。”

    此次讲座不仅为我校《红楼梦》爱好者提供了全新的阅读视角,也让古典文化以轻松活泼的形式走进校园生活,成为图书馆系列讲座中又一亮点。未来,图书馆将继续推出更多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的活动,为读者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

文:邓佳敏 图:金铄臣 审核:沈剑

    上一篇

下一篇    

 
   馆藏书目
   馆藏布局
   开馆时间
   借用说明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