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第156期(共5种))

01】

我们内心的冲突

(美) 卡伦·霍妮[] 李娟[]

【索书号】B84/764

【馆藏地】南校区分馆 

【出版项】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2.12

【简介】不仅仅只是儿童才具有可塑性,所有的人都具有改变自己的能力,甚至是脱胎换骨的改变。这是卡伦·霍妮坚持到底的主张,也是一生致力去做的事情——我们在被内心冲突困扰时应学会处置内心的孤独、疯狂、迷失和热爱,收获内心的完整、成熟和安宁,重建人生自信,更加勇敢而健康地活下去。本书是她对于“改变自己”这件事情完整的著作。

02

科学之美:改变世界的前沿科学漫谈

墨子沙龙, 朱燕南, 潘杜若[编著]

【索书号】Z228/637

【馆藏地】六楼书库  

【出版项】人民邮电出版社,2023.04

【简介】本书是 “墨子沙龙”过去5年来的讲座内容精选,书中所选入的作者不乏诺贝尔奖、沃尔夫奖、突破奖等重要奖项获得者。本书共分为5个部分,分别为:科学·思考·畅想、走进量子世界、探寻未知世界、新材料和新技术、生命科学的意义。本书既有对前沿科学问题的探讨,又充满了科学家对科学人生的思索,非常适合对科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

03】

全球视角中的全球史:连通世界中的理论与方法

(德) 多米尼克·萨克森迈尔[] 董欣洁[]

【索书号】K107/71

【馆藏地】五楼书库 

【出版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出版中心,2022.10

【简介】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历史学家对跨国和全球性的历史研究方法越来越感兴趣。但是,围绕这种新的跨界运动的讨论范围仍然有限,关于全球史的任务、责任和潜力的理论交流基本上局限于国家或地方的学术界。在这本开创性的著作中,多米尼克·萨克森迈尔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全球和地方流动、知识社会学和等级制度的新观点,作为历史实践的内在组成部分,来纠正这种不平衡现象。他以美国、德国和中国为主要个案,反思了不同的全球史研究方法的特点及其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他认为,史学的这种新的全球趋势需要得到相应增加的跨国对话、合作与交流的支持。

04】

1816,奇异之年

易丹[]

【索书号】B25/38

【馆藏地】南校区分馆

【出版项】商务印书馆,2023.03

【简介】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剧烈爆发,大量肉眼无法看见的灰烬颗粒,在一年内扩张蔓延,停留在距地球表面10至20公里的大气中,形成一张气溶胶膜,将太阳能量反射回了宇宙,导致了全球降温。1816年,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无夏之年”。本书以1816年全球气候突变为背景,将龚自珍、雪莱、乔治、嘉庆的生存状态并置,把中国和英国的文化语境并列,重现这一时间断面上,四个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境遇,以及他们对天气变化的认知,并重现中英之间的外交接触。由此,凸显两个国家和两种文化在这个时代的巨大差异,并试图通过剖析两国在鸦片问题上的交锋、在贸易领域的对话,来揭示清朝政权由盛转衰的根源。

05】

盛名之下:历史人物的真实与幻影

彭洁明[著]

【索书号】I267/4618

【馆藏地】五楼书库

【出版项】当代世界出版社,2023.04

【简介】帝王、将相、英雄、美人、高士、才子——在这些带有“刻板印象”的头衔之下,是和我们一样有温度的人。本书所要聚焦的是这样一些出于特定原因,在某种意义上长期“被误读”的人物,力图通过文献梳理、文本细读、场景还原与深度分析,讲述那些或感伤、或苍凉、或悲壮的人生故事,抽丝剥茧地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也希望能给身处时代洪流中的现代人某种启发。

    上一篇

下一篇    

 
   馆藏书目
   馆藏布局
   开馆时间
   借用说明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