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推荐——节气里的中国式浪漫:秋分 | ||||
| ||||
“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里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 秋分过后,但凡遇到冷空气活动,气温便下降得特别快,幅度也很大,这就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秋分正是收获的大好时候,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秋天,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它读不尽,读不厌。不论是秋阴寞寞,还是万里晴空,夏日的喧嚣和躁动一过,一切重归平静。
《病隙碎笔:插图珍藏版》 史铁生 著 【索书号】I267/3295 【馆藏地】五楼书库、南校区分馆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当代文学大家史铁生的长篇哲思散文《病隙碎笔》,是他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是一部充满了深刻生命体验的人生笔记。这部作品是他从身患尿毒症、接受透析开始,用四年时间写成,被誉为2002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是“在深刻的困境中,对神性和人生终极意义所做的一次艰苦卓绝而又辉煌壮丽的追问与眺望”。在书中,史铁生从生命的困惑与痛苦出发,对所处的世界和时代进行审视,对人生意义和精神寄托不断追问。全书分为六个部分,243则,用生动优美而通俗的语言,探索我们都要面对的人生命题:命运、爱情、金钱、人性、信仰、健康的心灵、向上的精神……字字珠玑,充满着智慧和安详。 《城南旧事》 林海音 著 【索书号】I247.7/740 【馆藏地】五楼书库、南校区分馆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该作品中描写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睦的一家。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小说将小英子童年经历的五个故事集合在一起。是作者内心创作情感的表露与寄托,以不断的“离去”来组织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城南旧事》语言结构独特,艺术特色鲜明,表现手法独具一格。作品细腻、率真。
《麦田里的守望者》 (美)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著 【索书号】I712.45/116 【馆藏地】五楼书库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虽然只有十几万字,它却在美国社会上和文学界产生过巨大影响。1951年,这部小说一问世,立即引起轰动。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纷纷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的装束打扮,讲“霍尔顿式”的语言,因为这部小说道出了他们的心声,反映了他们的理想、苦闷和愿望。经过30多年来时间的考验,证明它不愧为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小说”之一。现在大多数中学和高等学校已把它列为必读的课外读物,正如有的评论家说的那样,它“几乎大大地影响了好几代美国青年”。
《四时之秋》 熊春锦 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本书主要讲解了夏季修身文化的系统观、重点领域、主要概念、基础方法以及节气养生的重要原则等;分为“文化篇”、“修身篇”、“治事养生篇”、“民俗篇”四部分,在节气期间有重大传统节日的,则在“民俗篇”之后,增加节日部分。每一部分各有重点,而以文化将其融贯成为一个整体。
《花开未觉岁月深》 丁鹏勃 任彤/著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本书内容主要由五部分组成:一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丁鹏勃和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任彤对二十四节气民俗的阐释;二是19世纪《七十二候名花画帖》的手绘原稿;三是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教授义鸣放对七十二候植物的鉴赏;四是每候植物配以两首古典诗词;五是附有二十四张可涂色黑白线稿。 | ||||
|
![]() |
![]() |
![]() |
![]() |
![]() |
馆藏书目 |
![]() |
馆藏布局 |
![]() |
开馆时间 |
![]() |
借用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