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第138期(共5种)

01

无时序的世界

叶锦添[]

【索书号】I267.1/1369

【馆藏地】五楼书库

【出版项】上海三联书店,2022.1

【简介】本书是叶锦添全新艺术随笔集,囊括他在服装、舞台、电影美术、视觉艺术、当代艺术创作等多元领域的美学观点与实践层面的探索,诠释了独树一帜的艺术主张,以及从传统与文化中生发创意的方法。贯穿于其中的,是他对于时空、未来、科技、人与周围及自身关系的哲学式思考。他承袭了讲求意境的中国审美传统,游走于东方美学中两种不同的美感之间,以充满创意与可能性,流美华丽的表达方式,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富有东方诗意的艺术世界。

02

感知·理知·自我认知

陈嘉映[]

【索书号】B842/167

【馆藏地】四楼书库

【出版项】北京日报出版社,2022.1

【简介】“感知”“理知”“自我认知”是著名哲学家陈嘉映先生长期思考和研究的主题。秉持一贯的论述特点,在本书中,他从精微的概念辨析入手,去分析哲学中此类论理词背后的理路,进而拆掉概念的围墙,将其贯穿、打通,让我们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与我们生活的联系。不管谈感知、理知还是自我认知,他总是连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在谈,连着整个时代、人类经历过来的一个个时代在谈。

在今天这个理知落幕的时代,面对技术化、数字化的大形势,如何认知我们在世界中的位置,如何认知我们自身在人之中的位置,本书提供了一个深入而又有新意的视角,让我们对这个世界重新产生感觉,更有力量去应对当下的问题。

03

我们从哪里来

罗三洋[]

【索书号】K209/364

【馆藏地】五楼书库

【出版项】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4

【简介】作者将观察视角锁定在 9.6 亿年前到公元前4000 年的那片后来被称为“ 中国 ”的陆地上。相比于大家熟知的有文字记录以来的纷繁灿烂的中华文明史,这段遥远时空的史前中国史显得格外孤寂。然而,这段历史真的是简陋乏味的吗?那是怎样沧海桑田的环境变迁?我们的祖先如何抵御外部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与现代人脑容量相当的祖先们做了什么,想了什么?在单纯依靠历史学无法探知的领域,作者综合运用人类学、环境学、考古学、地质学、神话传说等诸多领域知识,试图解答“我们从哪里来”。

04

中学与西学

方朝晖[]

【索书号】B261.5/21

【馆藏地】四楼书库 

【出版项】中央编译出版社,2022

【简介】本书认为,希腊以来一开始以哲学为代表,后来发展为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西方现代学术,从根本上代表了一种与中国古代学术迥然不同的学术传统。无论是中学原有的分类体系,还是西学的学科体系,都有其各自的合理性;无论用西方的学科范畴来肢解中国古代学术,还是用中学原有的分类体系来衡量西学,都是值得怀疑的。进一步看,通常所谓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往往不是同一学科内部的两种思维方式差异,而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学术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正因为学术类型的不同,人为地追求所谓中西结合,有时也没必要。用现代西方学术和学科范畴来分割和整理中国古代学术,不仅可能包含对西方学术本质的深刻误解,也可能构成对中国学术传统的人为摧残。

05

马孔多在下雨

周于旸[]

【索书号】I247.7/2850

【馆藏地】五楼书库

【出版项】上海文艺出版社,2022.02

【简介】《马孔多在下雨》一书共收录了《鹦鹉螺纹》《穿过一片玉米地》《如虎之年》《云顶司机》《月亮照常升起》《岛的周围全是水》等十篇小说,其中多篇已在文学期刊上发表并受到好评。“马孔多”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的虚构城市,“马孔多在下雨”出自书中人物赫里内勒多之口,表达了孤独和伤感。本书以此为书名,表现出周于旸对魔幻现实主义写作风格的承继渊源,小说乍看荒诞,细读之下忧郁怅然。小说的故事背景大多是不为人知的村落或纷繁复杂的城市;人物游走在生活的边缘:沉迷于研究永动机的少年、云顶塔吊中的司机、人类最后的纺织女工、城市迷宫中的失意青年……以魔幻的笔调,讲述有趣传奇的故事,揭示人们隐秘的情感。


    上一篇

下一篇    

 
   馆藏书目
   馆藏布局
   开馆时间
   借用说明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