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书推荐第133期(共5种) | ||||
| ||||
【01】 我非我脑 (德) 马库斯·加布里尔[著] 王培[译] 【索书号】B0/156 【馆藏地】四楼书库 【出版项】重庆出版社,2022.6 【简介】哲学教授马库斯·加布里尔犀利指出,将精神的产生理解成生物过程的观念是对自我理解的扭曲和退化。他从康德、莱布尼茨、费希特、谢林等哲学大师的思想中汲取养分,以新实在论和新存在主义为根基,借用思想实验、生活事例和人们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科幻影视剧,逻辑严明又妙趣横生地探讨了意识、自我意识等有关自我的核心概念,以及精神与大脑的关系这一精神哲学的核心问题,对形形色色的神经中心主义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与主流思潮相抗衡的“自我不是大脑”的观点。加布里尔还对“自由意志”这一哲学概念进行了全新的辩护:人并非生物机器,人始终拥有自主选择的自由。 【02】 地址的故事 (美) 戴尔德丽·马斯克[著] 徐萍, 谭新木[译] 【馆藏地】五楼书库 【出版项】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2.1 【简介】本书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始:“街道地址为什么这么重要?”为了回答这一问题,作者在十余座世界闻名、影响力巨大的重要城市中走访和搜集资料,研究人们如何描述自己生活的地方,以及这种描述说明了什么。这些令人着迷的人物与历史,揭示了街道名称、房屋编号怎样与人们的身份、阶层、种族有关,为什么它们与权力之间的关系密切,为什么它们关系到命名的权力、隐瞒的权力并且决定谁重要谁不重要的权力,以及这样做的原因何在。 【03】 寻味东西 (英) 扶霞·邓洛普[著] 何雨珈[译] 【索书号】I561.65/123 【馆藏地】五楼书库 【出版项】上海译文出版社,2022.4 【简介】在这部美食随笔中,扶霞通过“吃东吃西”“奇菜异味”“心胃相通”以及“食之史”四大主题,用自己一贯的细腻与幽默笔触,生动描写了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各种差异和关于美食的精彩趣事。 【04】 把思考作为习惯 韩焱[著] 【索书号】B80/117 【馆藏地】四楼书库 【出版项】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4 【简介】在这个复杂性丛生的时代,什么才是让人脱颖而出的重要能力? 什么才是让我们应对今日巨变的本质法理?什么才能让我们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到确定性?答案可以从湛庐创始人韩焱的这本个人新书《把思考作为习惯》中寻找到。 【05】 空间的敦煌 巫鸿[著] 【索书号】K879/98 【馆藏地】五楼书库 【出版项】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1 【简介】巫鸿的这部新作通过“空间”这一角度,调动读者自身经验,从敦煌城一路向西,来到凿有数千洞窟的鸣沙山;面对扑面而来的崖壁展开历史想象,并以人的身体为尺度,进入不同时期的洞窟空间,感受洞窟的功能、性质和参观方式的明显变化。在洞窟中,身体参与感知雕塑和系列壁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最终目光视线落在单幅画面上,进入画面内部空间,完成精神层面的观看意义。因此,书中虽然广泛借助和征引了关于敦煌研究的原始材料,却试图从新的层面显示它们的意义,激发读者调动自己的身体和眼睛,在阅读中开启一趟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文化之旅。 | ||||
|
![]() |
![]() |
![]() |
![]() |
![]() |
馆藏书目 |
![]() |
馆藏布局 |
![]() |
开馆时间 |
![]() |
借用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