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第43期(共5种)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馆藏新书推荐

(第四十三期)共5

 

 

《倒时差:一个广告人的世界》

-马里·德鲁/戴丽娜

如果只能用一句话概括广告的意义,那一定是: 广告是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囗。作为世界最知名广告机构之一TBWA(李岱艾)的领导者,当让-马里·德鲁讲述广告时,他也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讲述他与绝对、阿迪达斯、苹果、达能、米其林、尼桑、宝洁等品牌长期密切合作的经历、轶事、反思和建议。本书是一段旅程,带我们从纽约到巴黎、从东京到洛杉矶,沿途邂逅卡洛斯·戈恩、爱德华·米其林、史蒂夫·乔布斯、拳王阿里等各自行业的翘楚。德鲁引领我们搭乘颠覆的快车,身临其境领略全世界最出色的广告和商界故事,捕捉他在追寻一个新想象时代的过程中,频频闪现的灵感之光。突如其来的逆转,意想不到的并购,过山车般的成功与失败,交织成这些发生在全球化文化中的商业故事的月与之。正如俗语所言:足够好还不够。关键是永葆热忱。


《中国现代文字设计图史

周博

汉字是一种被使用了数千年,而且至今仍在使用的表意文字。它是中华文明重要的一个符号系统,同时也是中国人思维智慧的根基。清末以来,汉字的命运动荡起伏,信息的传播途径也经历了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从铅与火的时代再到光与电的时代的转变,在此期间,汉字字体设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英文等拼音文字不同,由于汉字的数目众多,笔画繁杂,所以汉字字体的设计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烦难、枯燥的工作之一。但是,由于汉字有区别于拼音文字的视觉特征,汉字字体设计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美感。这吸引了大量的书法家、字体设计师和平面设计师投身其中,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涌现出了许多经典的字体和设计作品,成为中文语境中知识传播和视觉传达的有效工具。
  作者在过去近五年的时间中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采访了北京、上海等地许多老设计师和青年设计师,并拜访了许多收藏家,将以图史的形式,图文并茂地讲述汉字字体设计在近现代中国的演变的故事,以及那些深耕于字体设计一方天地的字体设计师,试图勾勒出近百余年来汉字字体设计发展的面貌与精神传承,以及设计师对字体的情怀如何在大时代背景下得以彰显。

《缮写室》

包慧怡

中世纪盛期的欧洲, 受过良好教育, 希冀安稳体面的工作且少与人打交道, 热爱知识, 无意担任神职, 那么缮写士就是一份最理想的职业。缮写室成为与纸笔打交道的宁静之所。本书不是一本关于中古手抄本或者它们的缮写员的书,而是中世纪文学博士、诗人包慧怡的一本私人文学地理,一本记录在其成长过程中影响甚远的作家及其作品的阅读笔记。对于莎士比亚、刘易斯·卡罗尔、王尔德、珍珠诗人、安吉拉·卡特、甚至米开朗琪罗的珍视与读解,不仅呈现出作为手艺人论手艺的精妙细腻,更表现出以写作这门手艺为自己在这流离溃散的世界筑造真正之家的努力。这本书阅读的终结,也将带来另一本以至更多本的开始。

  

《一平方米的世界》

伍佰下

本书收录了61城市题材的散文作品,上海为画板,以人物为画笔,多个维度、多种风格来探究城市与人的休戚相关性,力图触及这座城市的精彩与芜杂、欢乐与痛点。

“一平方米”是一种探寻而不是答案, 在本书中成为一种带有观察和反思的写作姿态, 对应上海从一个简单的原点、从一个不乏逼仄感受的空间, 生发出的绝非单面的精彩和丰厚、复杂与多元、清晰与朦胧。多面的书写和呈现, 也由此归于一种文化范畴与文化行为。
     

《阅读:存在的风格》

玛丽埃尔·马瑟/ 张琰

阅读是一种风格化行为,孕育着主体自由存在的可能。开放的要求是阅读的真正动力,追随新的作者即追随新的可能,激发着读者那找寻的快乐或被俘获的愉悦。阅读中自我与自我形式的对抗产生出新的塑形,自我风格与其他风格的碰撞促成了精神生活的风格化:在文学风格的力量面前,个体回到他自身,既有力地自我证实,又重度地自我迷失,并因此而开启自我的改变。赋予存在以风格,是属于人类的特性。对文学的风格施以真实的注意,可以让我们在自我身上尝试,甚而实现截然不同的生命形式。

    上一篇

下一篇    

 
   馆藏书目
   馆藏布局
   开馆时间
   借用说明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