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第41期(共5种)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馆藏新书推荐


(第四十一期)共5


 


 


《世界上最老最老的生命》


蕾切尔·萨斯曼/ 刘夙



在过去十年里,艺术家蕾切尔·萨斯曼穿越从北极到美国莫哈维沙漠在内的五大洲来拍摄30种已经持续存在了2000年以上的极其罕见的古老生命。这些珍贵的老生命,每一个都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它们在世界的某个**环境中历经上千年的时光幸存下来,完全超出了现代人想象的极限。然而,环境变迁和人类的活动使它们中的许多都处在濒危状态,甚至有两种已经"过早地猝死"。伴随着这些老生命的珍贵照片,作者讲述了她自己在全球追踪它们的探险故事,以及正在研究这些老生命及其生存环境的科学家的深刻洞察。如此一来,这些老生命所透露出的独特信息既记录了过去,也呼吁我们采取保护行动,并且还预示了未来的变化。
  萨斯曼本着强烈的环保意识而开启自己的全球生态之旅,她的工作既是永恒的,又是及时的,而本书则成功地跨越了学科、空间和时间,成为环境探究的人文表达。任何看过本书的人士都会为那些老生命的美和生命力所震撼,进而自觉思考人类的命运和我们星球的命运。
 


《鉴若长河》


霍宏伟



人类自诞生以来,妆容是最受到重视的。远古人类临水而居,时常在水中观看自己的倒影。水若镜鉴,独照我心,十分惬意和浪漫。镜子是人们从古到今都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人们以其照容,还赋予它很多象征意义。历史文献中关于镜子的故事,更是数之不尽,太宗三鉴,破镜重圆之类的典故传说更是家喻户晓。宋人关于收藏的名著《宣和博古图》,其中便有铜镜的收藏门类,因而它也是人们喜好的珍玩之一。

     本书选取十四个关于古代铜镜的话题,从不同角度,对铜镜进行了研究。内容涉及举世瞩目的金村大墓出土铜镜,铜镜上的铭文诗词、图画,铸镜工艺,关乎铜镜使用方法的镜架和镜台及其映射出家具的发展,与铜镜相关的磨镜工艺和手艺人,以及和考古学有关的铜镜出土环境、盗墓问题。这些话题单独成篇,编排按照时代由早至晚。不仅为大家介绍了铜镜精美绝伦的外观,还对与之相关的人和历史进行了剖析,达到了考古学由物见人的研究目的。


《腹地的构建》


彭慕兰/马俊亚



 


本书通过运用多个国家的丰富史料,对清末民初1853—1937年间,华北内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变迁及其变化背后的原因探索。作者在书中描绘了华北内陆地区,尤其是河南、山东等一带当时的社会情形,将华北内陆与沿海地区的发展作对比,认为华北内陆在这段时期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发展较为衰退。


《在南极,独自一人》


理查德·E. 伯德/ 杜默



 本书是美国极地探险家理查德·E. 伯德从南极归来后写成的探险实录, 描写他独自一人在南极孤独、奇特的经历。一九三三年, 他率领一支探险队到南极美国基地作气象观测。由于装备补给困难, 他只得在距离基地一百二十三英里的小木屋独自居住。在南极的永夜被隔绝近半年, 他因精神与肉体上的疾病而受尽折磨, 救援要到来年的春天才会到来。伯德曾在南极地区领导过多次探险, 是美国军人和科学探险家眼中的英雄。他于一九二七年获得美国军人最高奖励的荣誉奖。


《循环夜》


于雷



二十年前叱咤风云的盗墓头子靳轶衍,找到了九龙地宫,随后诡异的事发生了:所有去过地宫的人都死了,脸上带着神秘的笑,身上找不到任何伤口。而唯独的幸存者靳轶衍却离奇失踪,从此杳无音信……

二十年后发生一桩完美的密室杀人:死者没有丝毫自杀理由,且死后脸上被插满了玻璃碎片,这些玻璃碎片拼接起来正是凶手故意留下的线索;与此同时,两起失踪案接连发生,失踪者人间蒸发,在他们的家中分别找到相同的神秘书籍《白泽图》……


    上一篇

下一篇    

 
   馆藏书目
   馆藏布局
   开馆时间
   借用说明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