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书推荐第4期(共10种) | ||||
| ||||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馆藏新书推荐 (第四期)共10种 按索书号排列
《穿越孤独:精神分析师眼中的孤独与孤单》 (美)阿琳·克莱默·理查兹 等/曹思聪 等
这是一本涉及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孤独感的书,书汇聚了众多有关孤独感的精彩文章,这在精神分析文献中是独一无二的。书中收录了各种研究方法、各类取向、多重维度,提供了阐明与理解,以及问题与争论。作者向读者展现了如何通过加强自我与他人之间的联结来缓解个体的孤独感和疏离感。阐明了孤独感的诸多层面,使我们可以更好地协助自己及他人找到属于个人的处理孤独感的方式。
《大停滞?:全球经济的潜在危机与机遇》 (澳) 萨蒂亚吉特·达斯 /王志欣 等
如今世界上很多人仍然认为,经济活动水平在不断上升,生活水准在不断提高,但全球的金融危机表明,这种无休止的增长和进步只是一种幻觉。全球经济正在陷入旷日持久的停滞。大宗商品价格走低、货币贬值、竞争、工业产能过剩、技术和商业模式发生改变,凡此种种,造成了全球范围内通货紧缩的压力。人口增长减慢、劳动力老龄化、革新率降低、生产率增长放缓、全球贸易和跨境资本流动增长减弱、不平等加剧、信任崩溃……所有这一切都是对增长的制约。靠不断累积新的债务来推动增长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对大多数大型社会和机构来说,其所面临的挑战规模之大、情况之复杂已经超出其应对能力。全球经济已经走到了这样的境地:驱动增长的因素处于衰退状态,无论是传统经济政策还是非常规经济政策,作用都大打折扣。必须为未来的经济增长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而这种可持续增长必然来自实体经济。本书正是对我们目前经济困境的总结。
《二手时间》 (白俄)S.A.阿列克谢耶维奇 /吕宁思
本书通过口述采访的形式,讲述了苏联解体后,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间的痛苦的社会转型中,俄罗斯普通人的生活,为梦想破碎付出的代价。在书中,从学者到清洁工,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本书分为两部分,采访了生长于理想之下的俄罗斯人和今天的俄罗斯人,以及阿塞拜疆等前苏联国家的普通人,呈现他们的生活细节,所感所想。
《杂草的故事》 (英)理查德·梅比 /陈曦
杂草是某种类型的植物还是一种人类的思维?它们是生物品种还是文化的产物?它们为何存在?如果没有它们,世界将会怎样?英国博物学作家理查德•梅比讲述了在人类与自然的抗争过程中,四处流浪的杂草是如何被定义、被诠释、被限制和被不公平地对待,又是如何冲破文明的边界并影响人类对自然的看法。理查德•梅比一方面为自然界不被待见的植物辩护,一方面从历史、小说、诗歌、戏剧和民间故事中钩沉杂草与人类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文明背后的野性从未走远,一部立足英国本土的杂草变迁史,却勾勒出全球化视野中一幅包罗万象的野生植物迁徙和狂欢的图景。
《大灭绝时代:一部反常的自然史》 (美)伊丽莎白·科尔伯特 /叶盛
《纽约客》记者伊丽莎白•科尔伯特一一亲历全球生态现场,穿插结合三百年科学认知与最新锐生态观点,为读者画出了今天世界的轮廓: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非同凡响的时代,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已经开始。 故事有十三个。前几个故事所涉及的美洲乳齿象、大海雀还有菊石已经灭绝了,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远古的大灭绝及其曲折的发现过程。第二部分陈列当下的事实,在日益支离破碎的亚马孙雨林中,在迅速变暖的安第斯山坡面,在大堡礁的外围海域里。巨变的范围是如此广大,只要在正确的指引之下,随便去哪里都能发现灭绝的现象。最后还有一个故事所讲述的灭绝差不多算是发生在我家后院——说不定,也同时发生在你家。随着故事的推进,读者也能像科学家一样渐渐意识到:当前发生的这一轮大灭绝,源头就在人类自己身上。 本书获得2015年第99届普利策非虚构类写作奖,被选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图书馆杂志》等媒体年度十大好书。
《二十世纪西方艺术史》(上下卷) 上卷:(德)苏珊娜·帕弛 /刘丽荣 下卷:(德)乌尔里希·莱瑟尔 等/杨劲
《20世纪西方艺术史》上卷艺术采取艺术分类法,概览性地回顾各艺术派别,然后遴选出代表性作品作为范例,并辅之以艺术家生平,使读者对纷繁复杂的20世纪西方艺术史有一个清晰深入的认识。 本书的重要贡献在于选编了与二十世纪上半叶各种艺术流派相关的二十七篇理论文献。这些文论全部出自当时的艺术家和批评家之手,其中大部分是首次有体系地被译介到中国。借助这些思想的片段,读者可以超越艺术作品和艺术史学家的分析,直面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艺术主张。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林俊宏
这是一部恢弘的人类简史,作者以渊博的知识与开创性的洞见,借鉴古生物学、人类学和社会学,为读者解开人类何以产生,以及人类从动物到现代人的转变。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不仅从宏观历史角度告诉我们过去发生了什么,他还挖掘了人类道德和生存的深层意义,指出这样的发展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文本与表征分析》 王明珂
历史人类学家王明珂重磅新著;一套剖析历史、现实与偏见的方法;通过循序渐进、启发式引导,提升读者认识表相与本相的能力。 作者通过人类生态、本相/表相、认同/记忆、文本/情境等概念,提出一种由表相(文本、图像、电影、社会事件等等)认识社会现实本相的分析法。这是一种结合多种社会科学的历史学研究,作者称之为 “反思史学”。同时也是作者作为历史学家对史学的反思。作者希望读者/研究者能因此练就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看透被典范知识蒙敝的真实世界及其历史变化过程,对外在世界有真实体认,以及反思与反应。
《我们三代人》 汤一介
本书是汤一介先生的遗稿,经整理后首次出版。全书以三个部分分别叙述了作者的祖父、父亲,以及作者自己的身世经历、人物关系、学术著述等内容,生动而深刻地展现出汤氏一门三代知识分子在中国百年社会动荡变迁中的政治命运和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学术的传承守望。
《极简宇宙史》 (法) 克里斯托弗·加尔法德 / 童文煦
霍金亲传弟子、物理学博士克里斯托弗·加尔法德用生动浅显的语言,讲述我们生存的宇宙的起源、过去、现在和未来。不使用任何图表和公式,给读者描述星球、星系、黑洞,让读者轻松读懂宇宙之神奇,引发人们对时间的起源和世界的未来的探索。
| ||||
|
![]() |
![]() |
![]() |
![]() |
![]() |
馆藏书目 |
![]() |
馆藏布局 |
![]() |
开馆时间 |
![]() |
借用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