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书推荐第3期(共12种) | ||||
| ||||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馆藏新书推荐第3期 共(12)种
超社会体系:文明与中国 王铭铭
王铭铭的近期论文集。分别从思辨性的社会理论与中国的现代文明认同两个大的层面,来对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社会科学及其背后以历史进化论为主体的启蒙思想和西方中心主义,进行反思和批评,提出“超社会体系”的概念,并试图建构“文明人类学”的知识论域。 所谓“超社会体系”,对应的是我们现在以“民族国家”和“世界”为两极的固化时空观和世界观,它介于社会共同体与世界之间,是一种被冠以“文明”称号的地区性体系和人文空间,这一空间凌驾于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之上,但也以社会性为内涵,共同具有历史地形成的处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神之间关系的知识、制度与风俗习惯。 作者探讨了文明体系内在的文化复合性和文明的“杂糅现象”,并试着将之与清末民初以来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格局)理论联系起来,将文明社会的人类学与比较文明研究相结合,围绕中国的历史经验,展望欧亚大陆文明动态,重新思考“夷夏之辨”,重新比较罗马王权神话与“夷夏”差序格局。
不平等经济学 (法)托马斯·皮凯蒂/赵永升
本书解释了不平等的含义以及经济学家们如何测量不平等。他用数据分析了收入和资本的变化, 展现了减少不平等的各种政策措施。在本书中,他论述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不同税收体系的效果、教育和科技变革对于不平等的影响、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不平等问题已经成为当代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对于想从基础开始,清晰、简明地了解这一问题的人来说,本书是极好的开端。
人,经济与国家 (美)穆雷·N. 罗斯巴德/董子云,李松,杨震
《人、经济与国家》是穆雷·N. 罗斯巴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战后奥地利学派复兴的标志性作品。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了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在《人类行为》中提出的理论框架,一直以为被认为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最经典的作品。
茶叶大盗:改变世界史的中国茶 (美)萨拉·罗斯著/孟驰
这是一部描写大英帝国东印度公司雇员罗伯特·福钧在华经历的历史故事书,情节非常吸引人,写法像小说,将罗伯特·福钧个人的“冒险故事”讲述的异常精彩。罗伯特·福钧的故事核心是受东印度公司在利益和社会需求驱动的商业行为资助,凭借着自己的植物学才华和强烈兴趣在中国寻找优秀茶种的故事。 全书充满阅读的快感和历史趣味,不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也不是一部历史小说,而是一部写法类似小说的历史纪实作品。对于茶文化发源地中国的读者,《茶叶大盗》这本书讲述的中国文化、晚清社会风情、中国和英国最初的相遇,都是充满魅力的。
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 荣新江
本书是作者有关丝绸之路的研究论集,分做五编,探讨汉唐丝绸之路的走向,丝绸之路与某些区域或城镇的关系。研究通过丝绸之路的东西文化交流,包括中国与波斯、大食(阿拉伯)、印度、朝鲜半岛、日本的文化交往。作者利用对西域出土文书的谙熟,致力于探讨汉文典籍向西域地区的传播,这是前人比较忽略的丝绸之路研究的重要内涵。作者还利用考古、美术、文献材料,研究了西方物质文明和宗教文化如何沿丝绸之路向东方传播,及他们的传播者—粟特商人、于阗使者、景教徒,并以此为基础进而讨论了丝绸之路上的宗教文化的并存现象。
典型的美国佬 (美)任璧莲(Gish Jen)/王光林
本书讲述了三个中国知识分子20世纪四十年代来到美国,在追寻自己的“美国梦”的过程中,面对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在迷失与绝望中自省,逐渐理解了“典型的美国佬”的实质,并也成为了之前被自己所蔑视的“美国佬”。 这是一个美国故事。小说讲述了三个中国知识分子20世纪四十年代来到美国追寻各自的美国梦的一段痛苦挣扎。拉尔夫•张、姐姐特雷萨、妻子海伦组成的张家人刚入驻美国的时候,由于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得张家人对美国文化特别的排斥,还具有一定的鄙夷态度。然而,在追寻自己的“美国梦”的过程中,张家人面对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陷入一系列困境,在迷失与绝望中自省,他们逐渐理解了“典型的美国佬”的实质,并也成为了之前被自己所蔑视的“美国佬”。该书获得1991年度“纽约时报年度图书奖”并入围“全美书评人协会奖”。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3版) 蒋勋
以时间为纬线,以各个艺术流派的艺术家及其代表性的作品为经线,回到历史现场,从史前时期的一把燧石手斧开始,围绕地中海这一世界西方美术的血脉初源,带你一路走过神秘的埃及、伟大的希腊、光荣的罗马……直到光辉的印象派,及光怪陆离的现当代艺术。或做正面解读,或挖背后的故事,数千年“美”的往事,娓娓道来。 蒋勋先生用柔美、亲民的文字,借助“西方美术史”这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使得我们眺望和浏览世界不同文化的“美”的观念、材料、技法,省思人类共同的“美”的向往与创造。
芭蕾圣经 (美)乔治·巴兰钦
本书的两位作者,一位是世所公认的20世纪最伟大的芭蕾舞编导乔治•巴兰钦,另一位是曾任文化参赞的著名美国作家弗朗西斯•梅森。两人精心挑选了101部世界著名的或极具代表性的芭蕾舞,对其故事情节、创作背景、主创人员、演出团体、媒体反响等等进行了或简或繁的介绍。本书力图保持古典与现代之间的均衡,既介绍《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仙女》等古典或经典剧目,也介绍《尼金斯基——上帝的小丑》、《三位一体》、《囚笼》、《变》等现代或前卫剧目;盖因前者是芭蕾舞剧目库的中坚,是历久弥坚的常青树,后者是芭蕾舞剧目库的新鲜血液,是芭蕾舞艺术保持青春活力的刺激素。 本书涉及的人物林林总总,既有先驱者的如雷贯耳的名字,也有大批后起之秀,其中包括诺维尔、维斯特里、彼季帕、布农维尔、巴兰钦、罗宾斯、撒普、贝雅尔等编舞家,巴赫、马斯奈、柴科夫斯基、斯特拉文斯基、伯恩斯坦等音乐家,尼金斯基、塔里奥尼、巴甫诺娃、方廷等舞蹈家,伯努瓦、毕加索、博尚、卡林斯卡等舞美设计家,以及佳吉列夫、弗谢沃洛日斯基等剧团领导或经理人。所有这些剧目和人物,构成了一座令人景仰,但也令人低回的足尖上的万神殿。
中国人的教训(上、下册) 李国文
《中国人史鉴》是中国知名作家李国文专心于大众历史写作近三十年,在中国人血与火的往事中,找寻我们今天生活智慧的标志作。它以中国历代各类人物的生存状况、人生态度、命运遭际、成败得失为依托,突出了他们人生的一波三折、起落跌宕、苦心经营、艰难成功,是首部中国人反思人生轨迹、吸取生活经验的传记体通史。它让读者在借鉴古代中国人生存智慧的同时,更多地感悟今天每个人的活法。读史品人,以古知今,以史为鉴,为现实生活提供帮助。在这里读懂中国人生活的甘苦、读懂中国人薪火相传的方略、读懂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全面认知中国人的生活真谛、生存智慧、生命本质。本书立足大众的阅读习惯,内容深入浅出,结构波澜壮阔,情节催人泪下,语言幽默诙谐,阅读淋漓酣畅,是一部雅俗共赏极富睿智的畅销书。评论名家认为“这是当代将学识、性情和见解统一得最好的作品之一”。
帝国的溃败 张鸣
张鸣携2015年最新力作回来了——教科书以为自己讲圆满的历史,中国人以为自己知道的历史,在张鸣这里,都要推倒重来。全新的文章,深入的思考逻辑。 教科书中“腐朽的帝国”到底是因为什么亡的——书中主要以清廷的覆灭为例,用近在咫尺的历史剖析帝国溃败的根由。从林则徐到袁世凯,这些重要的历史名角,不存在“教科书式”的绝对的好人和坏人;从洋务运动到清末立宪,腐朽的清廷其实一直在革新。杀死帝国的元凶是养人的官僚制度、怀柔的天下体系。 本书可作张鸣所有历史著作的导读——本书就像一根提纲挈领的引线,高屋建瓴地串起了其过去著作中的“小历史”,将其归于体系化。带着逻辑体系阅读,收获融会贯通之感。
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 (美)巴巴拉·W·塔奇曼/万里新
《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是一部历史杰作,曾获得普利策奖。这是一段生动的历史,一个古怪但却真实的英雄,一个美国最伟大的战区指挥官之一。他本可以成为像欧洲战区的布莱德雷或者巴顿那样的人物。可是,由于他的中国经历,他被派去处理那里的危机。然而本书并非只是快节奏地叙述笼罩在悲剧阴影下的纷繁事件。隐藏在这个战争故事后面的是长期以来美国试图使中国跟自己更相似的努力——这是个堂吉诃德式的努力,但是屡败屡试。但这本书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是部一流的历史著作,作者是一位自信而又熟悉这种艺术的大家。巴巴拉?塔奇曼主张把历史看做是具有可读性的故事,在这一点上她畅所欲言、深刻,并有广泛说服力。本书成于1971年,当时的美国再次历史性地遭遇亚洲泥淖:越战。这就使得作者不断提醒人们关注反思美国在亚洲特别是中国的经验。这正如同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一样,他们来过,他们看到,他们征服,但是他们最终还是走了,以至于最后中国人还是走了自己的道路,如同没有人来过一般。
中国现代建筑二十讲 邹德侬
20世纪的中国,风云起伏激荡;20世纪的中国现代建筑,历经了形式、风格、材料、潮流、思想、理论的巨大变化,更面临着中与西、新与旧痛苦的冲突和抉择。本书的作者、天津大学的邹德侬教授长期研究、讲授中国现代建筑史,在本书中,他以高屋建瓴的视野、细致入微的洞察力,进行晓畅明白的叙事、尖锐通透的分析及中肯准确的评价,清晰展现了一个世纪中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轨迹,以及中国建筑学人对现代建筑发展路径的思考与展望。 这是一本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书。对于专业人员来说,它是一个世纪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精辟总结;对于一般读者来说,若想了解我们周遭仍然存在的现代建筑的故事,这是一本可靠的入门读本。 基于长期的、扎实的学术研究和丰富的高校讲授经验,本书以讲座的形式,叙述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轨迹,展示建筑本身,如外来影响、建筑潮流、技术、艺术风格特征的嬗变,并多层次挖掘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历史、经济、社会、思想文化背景,以引发人们对建筑现象的多角度思考。叙述中肯准确,行文晓畅自然。
| ||||
|
![]() |
![]() |
![]() |
![]() |
![]() |
馆藏书目 |
![]() |
馆藏布局 |
![]() |
开馆时间 |
![]() |
借用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