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书推荐第2期(共10种) | ||||
| ||||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馆藏新书推荐第2期 (共10种)
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 (美) 孔飞力/李明欢 本书以大历史、大叙事的手笔,将中国移民走向世界的五百年历史,融会贯通于同期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的大框架中,读来令人领悟深远。更重要的是,孔教授在展示全球华人移民五百年历史精彩画卷的基础上,有力论证了其重要观点: 海外华人历史是中国历史的题中应有之意,是研究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书对中国传统文化“安土重迁”重新解读,对海外华人与周边“他者”如何互动条分缕析,并提出了“通道-生境”的海外华人移民模式。从殖民统治者到被奴役的臣民,从独立后民族国家执掌大权的统治集团到洋溢民族主义激情的知识精英;从颐指气使的大富豪到埋头养家糊口的升斗小民,“华人”与周边“他者”之间呈现出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作为外来者,海外华人需要认识了解“他者”并与之共生共存;而后者同样也时时刻刻审视着这些远道而来的异乡人:他们是可以和平相处、共谋发展的新朋友,还是居心叵测的异类?他们究竟是带来新的利益和机会,还是潜在的麻烦制造者,或者简直就是不共戴天的敌人?漫漫数百年,移民与本地人互为“他者”,彼此之间有理解有依存,但也有竞争有对抗。
可视的艺术史:从教堂到博物馆 李军 什么是博物馆?什么是艺术史?什么是可视的艺术史?什么是图像和图像的自主性?图像在表现内容的同时,又如何表现自己? 本书以作者在欧洲研究和工作期间实地考察、采集的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尝试以跨媒介艺术史的视野、细腻的图像分析和充分的个案讨论,穿越历史迷雾,在现代博物馆体制、现代艺术史叙事与前现代的教堂体制和空间布局之间,建构起鲜为人知的因果联系。本书的研究是中国学者在西方艺术史、思想史领域,尝试走出编译状态的一次努力。
小词大雅:叶嘉莹说词的修养与境界 叶嘉莹 词,是一种传统的文学体裁。因为它篇幅短小,且常常描绘文人眼中难逃浮浪浅薄的美女和爱情,历来被称为“艳科”“小词”。小词如何从爱情的品格升华到人生的境界,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的修养?读者又如何能够从小词中领略这种修养和境界?叶嘉莹女士将为您细细评赏,虽小词,大雅存焉。
周大新 茅盾文学奖得主周大新首次涉足官场现实,披露为省长“写传记”的原始采访素材。小说用“拟纪实文学”的方式展开,开篇即说,作家周大新受省长家属委托,为省长写传记,然后采访了省长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僚甚至对手。中间穿插了一个中国官员,从乡镇一级开始做起,逐步变成省级领导干部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压力,所经受的种种考验,以及逐步清晰的对为官使命的认识。通过这样的经历,小说全面展现了中国社会的纵贯线和中国官场的纵贯线,也全面展现了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官场和官员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但这不是一本官场小说,它不津津乐道于做官的技巧和官场的规则;它不讲厚黑学和斗争哲学。这是一本官场文学,它深入官场生态内部,讲做官和做人的关系,讲官场中的永恒人性和命运,讲为官一任的健康价值观和正能量……在如火如荼的反腐大环境中,也许我们从新闻里知道了很多,但文学是新闻的纵深和褶皱,这本书回到新闻发生的现场,用“拟纪实文学”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深入讲述官场和人性的深层逻辑,让我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这本书能够为反腐新闻补充深层细节,能够为官场生态提供一些深入的反思。小说讲述官之为官的使命和责任、道德和操守,呼唤风清气正,呼唤刚健有为,也呼唤全社会关注官员健康的心理状态,建立正面的价值体系。这是一本既深刻反映了现实,又充满了正能量的书。在官场小说逐步庸俗化、厚黑化的情况下,该书对现实题材的把握分寸、对官场题材所秉持的价值立场,都体现了一个大作家的风范,可以说,这是一个大作家把握大题材所写出的大作品,展现了中国作家中难得的理性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 小说中,借着清河省省长欧阳万彤省长之口,有这样的表述:“我们这些走上仕途的人,在任乡、县级官员的时候,把为官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遇事为个人、为家庭考虑得多一点,还勉强可以理解;在任地、厅、司、局、市一级的官员时,把为官作为一种光宗耀祖、个人成功的标志,还多少可以容忍;如果在任省、部一级官员时,仍然脱不开个人和家庭的束缚,仍然在想着为个人和家庭谋名谋利,想不到国家和民族,那就是一个罪人。”
蘑菇圈 阿来 本书由《蘑菇圈》和《三只虫草》两部小说构成。《蘑菇圈》里的斯炯,从政治荒诞的年代走到当下,经历了诸多人事的变迁,以一种纯粹的生存力量应对着时代的变幻无常。小说沿袭着阿来一贯的对于藏区的“人”的观照,用笔极具诗意,将现实融进空灵的时间,以平凡的生命包容一个民族的历史,表露出阿来对于藏区的人的“生根之爱”。《三只虫草》讲述的藏区小学生桑吉在藏区的“虫草季”,为减轻家庭经济拮据和自己内心纯粹的理想而逃课挖虫草的故事,面对着一个复杂的成人世界,桑吉纯净的心灵世界显高贵。小说充盈着一种温暖而动人的格调。
父性 (意) 鲁格·肈嘉/张敏,王锦霞,米卫文 人类父亲的原型是史前阶段带有攻击性的雄性动物。成熟的父亲是兼有冲动与理性、刚烈与温和两种性格特质的复杂形象,这一形象在希腊的古典和神话时代发展到了完美的高峰。随后的人类历史经过了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和现代民主文明时期,父亲的雄性冲动性格和承担家庭责任的特权不断受到残忍的打击和削弱。 全世界有无数的孩子是在没有“父亲”的生活中长大的。本书探究了其中的原委,并分析了这一现象对社会及心理问题所造成的影响。通过采用从古典时代到当今时代的父亲意象,作者鲁格•肇嘉博士从荣格分析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父性的起源与进化过程。他认为,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一个穿越历史而变迁的社会构建。作者研究了由此而导致的结果,思索了今天的“父亲”身份正面临的危机
文艺复兴是什么 (日)盐野七生/计丽屏 文艺复兴是想看见、想知道、想了解的欲望的爆发——本书以对话的形式,通过作者虚拟的徘徊在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三个城市的两位旅人的对话描述了依次盛开的文艺复兴之花,展示了以雷奥纳多•达•芬奇、腓特烈二世、圣弗朗西斯、切萨雷•波吉亚等为时代增添光彩的人们的魅力所在,热情洋溢地描写了长达40年的文艺复兴,当属了解这段历史最为精彩的入门书。
需要称赞一下盐野七生,一个女性在写历史的时候,写出了男人写不出的气魄和壮烈来。 ──俞敏洪(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 历史在她笔下如同缓缓展开的色彩斑斓的巨幅油画,栩栩如生又冷静透彻。盐野七生的这些分析让我非常受启发。 ──王石(万科集团董事长)
我的应许之地:以色列的荣耀与悲情 (以) 阿里·沙维特/简扬 本书作者阿里•沙维特以自己家族故事为引子,通过亲身经历、深度访谈,历史文献、私人日志、信件等,通过一个个扣人心弦的个体故事,试图描述出以色列的全景大历史,以引出更深层次的以色列国家思考,并对中东地区的纷争渊源进行了历史性梳理。堪称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以色列建国史,也是百年来犹太民族的奋斗复兴史。
《三体》中的物理学 李淼 本书是一部奇特而富于妙趣的科普书,以独立的批判姿态,验证了《三体》的神奇与伟大。作者作为理论物理学家,从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的科幻小说《三体》切入,展现了宇宙的生死、世界的实在性和不确定性,乃至人的自由意志;同时分析了智子、水滴、二向箔、思想钢印等《三体》中诸多超级神器在未来出现的可能性。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万维钢(同人于野) 本书以理性思维取胜,作者糅合了大量的前沿新知,得出了自己的批判性认识。它是反不靠谱的常识性的思维惯性,是反常识的;它是反听着无害但喝起来有毒的心灵鸡汤,是反成功学的;它要用“科研的格调”来理解和认识世界,你需要有靠谱的判断力。全书的内核是用理性的思维理解世界。 作者常用有趣的实验、数据来解读感性的事物,其理工科思维涉及行为经济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物理等许多学科,以前沿的科学视角解读生活,为人们提供了认知的新方法。读完本书相当于精读了十几本经过筛选、再创作及通俗化处理的巨著,不仅有趣还十分有营养。
| ||||
|
![]() |
![]() |
![]() |
![]() |
![]() |
馆藏书目 |
![]() |
馆藏布局 |
![]() |
开馆时间 |
![]() |
借用说明 |